成本工程
中國船舶集團旗下中國船柴自整合成立以來,始終緊緊圍繞“做強做優低速柴油機業務,打造國際一流企業,促進我國船舶動力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發展愿景,順勢而為、乘勢而上,刀刃向內、自我加壓,在狠抓資源整合、機制創新、體系建設、布局優化、成本管控等重點領域夯基壘臺、立柱架梁,特別是在成本管控方面,從戰略供應商產業鏈建設、拉動式生產模式搭建、人力資源結構優化等方面入手,深入探索降本增效的新路徑、新舉措,全面提升各類資源要素的活力和創造力,以成本優勢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
深入推進
精益化管理,提升綜合管理效益
成本管控能力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強弱直接關系企業藍圖起筆是否合理、戰略布局是否科學、管理賦能是否高效,與全員勞動生產率提升、全方位管理評價體系搭建、制度改革和機制創新上下聯動、多向互濟,起著“一子落而滿盤活”的基礎性作用。在成本管控中,高層決策是保障、中層推進是關鍵、全員參與是基礎。中國船柴將成本管控壓力層層傳導,督促各級領導干部找準定位,為成本管控的目標設立、數據建立、成本細化、標準搭建“簽字背書”,將成本管控壓力分解傳導至報價、研發、設計、生產、服務全過程。
中國船柴深刻認識到推進成本工程的極端重要性和緊迫性,堅持上下一盤棋,嚴格對照任務清單,抓住成本關鍵環節,一抓到底,堅決壓縮非剛性支出。同時以“精益”為落腳點和出發點,深入推進精益化管理,全面提升綜合管理效益。一是深化標準化管理,提升管理效率。繼續優化完善經濟責任制和目標責任制評價考核,劃小考核單元,搭建多層次的企業管理評價體系,不斷探索適合公司高質量發展的管理方式,推動精益化管理觸角延伸至末梢,提升全面管理水平。二是全面推行經濟責任制、目標績效管理,成立成本管理委會,規范目標成本分析,建立、完善公司標準成本數據庫,科學控制采購生產及管理成本,全要素生產效率進一步提高。三是深入推進資金管控。通過去杠桿、票據池的應用以及靈活的資金支付計劃,降低財務費用。四是深入推進“全面風險”管理。壓緊壓實全面風險管理責任、建立完善全面風險管理流程、落實全面風險報告反饋制度,營造風險管理文化氛圍,推動建立系統、規范、高效的風險管理機制。
深入推進
精益采購,深挖降本增效潛力
2018年4月,中國船柴召開首次供應商大會,提出了“打造低速機戰略供應商產業鏈”的思路,初衷就是聚焦低成本戰略、差異化戰略、目標集聚戰略,管控好供應鏈風險,降低采購成本,提高產品的成本競爭優勢。自此,戰略供應商體系建設拉開帷幕。
中國船柴通過建立科學的供應商評價體系,整合優化三地合格供應商,將每類產品的供應商數量優選至2-3家,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增加單家供應商訂單數量,實現批量采購,通過規模化生產以量換價,提升采購議價能力。截至目前,供應商由原來的600余家縮減到100家以內,戰略供應商體系初步建成,配套產業鏈日趨完善,“統談統簽、以量換價”成效顯著。2019年,中國船柴主機物資采購總價下降8209萬元,降幅達5.12%,其中主機關重件協議降價31項,平均降幅7.37%,單項最高降幅達43%。公司將主機零部件國產化研制納入年度科技創新項目,開展重點零部件國產化研制,降低進口零部件占比,提升低速機生產制造自我保障能力,逐步降低零部件對國外進口的依賴程度,同時降低零部件采購成本,其中2019年推進的國產化替換項目,單項價格最高降幅達69%。
在深挖采購工作降本增效潛力的同時,中國船柴以“精益”為出發點,從技術支持、體系保障、質量管控、生產協同、價格跟隨、持續改善等方面對戰略供應商進行優質管理,并通過持續性管理支持,輸出精益化管理理念與手段,最終推動精益戰略供應商產業鏈的形成。
深入推進
拉動式生產,提高資源利用效益
中國船柴整合優化三地生產資源,通過內部統一調配,內涵式延長產業鏈,擴大生產規模,提升各子公司專業化、規模化生產能力。充分利用宜柴公司產業鏈完整、設備齊全、品牌和渠道優勢,積極探索利用社會資源擴大規模、提升能力,全面開展主機零部件的內部配套協作,將產值和利潤留在公司內部,宜柴公司關重配套件生產能力持續提升。同時,宜柴公司利用閑置資源,引入外協廠家,打造內部配套產業鏈群,使原外部協作成本下降約10%。通過將部分產品外部協作轉變為工序外包模式,進一步優化了公司資源配置,降低了成本。以缸套粗加工工序外包為例,S35、S35ME-B、X35系列缸套粗加工現工序外包價較原外協價降價約40%;UEC40、S40ME-B、X40、S42系列缸套粗加工現工序外包價較原外協價降價約50%。
在三地深入推進“拉動式生產”,堅持需求牽引、效率優先的原則,科學合理制定生產計劃,建立船廠需求預測機制,強化總裝需求的拉動作用,推進按需造機和均衡生產,控制好生產節拍。逐步建立拉動式節拍化生產系統,推動作業計劃向細、精、準轉變,節拍均衡、避免等待,進一步提高生產效率。
深入推進
人力資源結構優化,提升全員勞動生產率
針對全員勞動生產率較同行業先進企業差距仍然較大的現狀,中國船柴自成立之初,就制定了人員結構近中遠三期優化目標及實施路徑。
三年來,中國船柴以“精益”理念深入推進人力資源結構優化調整工作。一是以“閑置等待即為浪費”的精益化管理理念為指導,打破傳統的按單臺設備和工位定員的人員配置理念,轉向按生產單元、生產工序、生產時空進行能力差異化的人員配置,提高每位員工的有效工作時間和設備、場地、物料的利用率。二是建立有效的管理、輔助人員職數長效管控機制,將人員壓減指標細化納入部門年度考核指標,建立獎懲機制,推動指標落地。三是推進薪酬結構體系再造,應用與公司發展相適應的薪酬結構設計理念,建立有效激勵機制,充分發揮薪酬分配結構的引導作用。四是繼續推進員工崗位分析與再設計,在此基礎上,設計科學的評價指標體系,確定勝任崗位所需的各種素質、能力、要求指標,建立勝任素質能力模型,并以此作為員工晉升和轉崗的判斷標準,打造科學公平的職業生涯通道。五是優化“四支人才隊伍”有效發揮作用的機制,通過責權利的明晰,進一步激發“四支人才隊伍”活力。
“盡快推行全員績效評價體系,建立員工職業生涯成長機制,提升全員生產效率和工作質量,實現全員勞動生產率較目前提升15%以上”這一2019年初制定的人力資源結構優化工作目標已初步實現。人力資源集聚效應充分發揮,人力結構優化和人才隊伍建設的紅利進一步釋放,宜柴公司、大柴公司兩地通過整頓勞務派遣工隊伍、壓減管理輔助人員,富余人員安置工作取得一定成效,節約人工成本支出3221萬元。
今后,中國船柴將繼續在務實功、求實效上下功夫,用動態、審慎的目光去審視成本管控上的難點和頑癥,以攻城拔寨的決心和滴水穿石的韌勁,一步一個腳印地推進成本工程的落實落地,以成本優勢助力企業的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