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老师的丝袜在线看,1000又爽又黄禁片在线久,青青草国产精品欧美成人,久久精品国产色蜜蜜麻豆

郵箱登錄: CSSC郵箱 CSIC郵箱
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媒體報道 → 正文
先生|潘鏡芙:縱橫四海的艦艇人生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中國之聲     日期:2022-09-13    字體:【大】【中】【小】

先生,不僅是一種稱謂,更蘊含著敬意與傳承。可堪先生之名者,不僅在某一領域獨樹一幟,更有著溫潤深厚的德性、豁達包容的情懷,任風吹雨打,仍固守信念。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為后生晚輩持起讀書、做人的一盞燈。

中國之聲特別策劃《先生》,向以德性滋養風氣的大師致敬,為他們的成就與修為留痕。今天講述船舶工程專家潘鏡芙縱橫四海的艦艇人生。

 
潘鏡芙,1930年生,今年92歲。船舶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原中國船舶集團七〇一所副所長兼副總工程師。他成功主持設計了我國兩代四種型號導彈驅逐艦,在驅逐艦的總體設計、全武器綜合作戰系統和電磁兼容等高新技術領域完成大量開拓性工作,縮小了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對提高我國海上防御作戰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被譽為“中國導彈驅逐艦之父”。

少立軍艦志向,終迎造船事業
八十多年前,一只逃難的民船行至黃浦江,7歲的潘鏡芙看著江面上來往的船只,有些新奇,有些疑惑。“我問父親,怎么都是外國人的船?父親說,就是因為我們沒有軍艦,所以日本人可以長驅直入。雖然我當時只有7歲,但心中就有一個想法,應該想辦法造大的軍艦。”
孩童時的一個念頭,竟成了潘鏡芙一輩子的事業。 


△兒時的潘鏡芙


1930年,潘鏡芙出生在浙江湖州一個商人家庭。淞滬會戰爆發后,7歲的潘鏡芙隨家人乘小船逃往上海。戰亂中流離失所,1942年,潘鏡芙隨父母定居蘇州。十年后,他以優異成績從浙江大學電機系畢業,分配到華東電工局從事電氣設計工作。 


△潘鏡芙1952年從浙江大學畢業

 
本以為離造船的夢想漸行漸遠,不料一紙調令,徹底改變了潘鏡芙的人生航向。“接到了調令,被調到船舶去。我去報到的那一天,上海是好天氣,風和日暖,綠草如茵,還有紅色的設計大樓。他們接待我非常熱情,我很高興,覺得這一生應該會在這里工作下去。”

扎根船舶一線,筑牢造船根基

 
對于學習機電專業的青年潘鏡芙來說,造軍艦幾乎是個完全陌生的領域。
當時中國和蘇聯聯合建造掃雷艦,由蘇聯提供圖紙并指導工作。潘鏡芙一開始的工作是翻譯和技術校對,看似邊緣的工種卻為他迅速掌握各項原理與技術參數打下了牢固的基礎。
就在兒子伏波剛剛出生那一年,為了更全面地掌握造船知識,潘鏡芙告別妻兒,去了武昌造船廠。

△潘鏡芙夫婦結婚照

 
潘鏡芙從線圈纏繞、鋼板鋪設等基礎工作干起。“造出中國人自己的軍艦”,這個幼年時發下的宏愿讓潘鏡芙渾身都是干勁。
“我們就住在碼頭,吃飯是每天自己帶幾個饅頭。從圖紙翻譯、復制到建造,船鋼板一塊塊拼起來,怎么裝管子,怎么拉電纜……我從頭跟到底。”
1962年,我國自行研制第一艘護衛艦,潘鏡芙頂住壓力,將當時通行的直流電制改為更可靠、更經濟的交流電制。從此,我國其他各型號艦艇的建造均采用交流電制,延續至今。

△工作中的潘鏡芙

 
造船技藝純熟,完成兩代驅逐艦研制


從掃雷艦到護衛艦,在造船領域的內功已經練就。造一艘屬于中國人自己的導彈驅逐艦——這個更重大的任務終于降臨。受命主持我國第一代051型導彈驅逐艦總體設計工作那一年,潘鏡芙不過35歲。敢想敢闖的他首次在051型驅逐艦上安裝艦上導彈,將導彈、艦炮和反潛武器等單個裝備組成武器系統,大大提高了命中率。為了檢驗艦船的總體性能,潘鏡芙一直隨艦進行擴大試驗。


“‘浪崗浪崗,浪高三尺高’,民間是這么講的。看見浪飛過船頂,順浪、頂浪、偏浪、旁浪,各個浪跑一圈到底搖擺多少,一邊吐一邊做試驗。”


△051型導彈驅逐艦是我國第一代驅逐艦


1971年,第一艘051型國產導彈驅逐艦完成試航交船。首艦導彈系統在靶場試驗時,四發四中,拉開了海軍艦船系統工程設計的序幕。但潘鏡芙還有更大的雄心。“051是3000噸級的排水量,在1980年的時候051造了十幾條,可是跟國外比不行,一定要搞第二代驅逐艦。”


圖片△052型導彈驅逐艦是我國第二代驅逐艦


上世紀80年代中期,潘鏡芙再次擔任我國第二代052型導彈驅逐艦的總設計師。“原來老的艦,艦長站在最高處,露天看,現在幾度,炮怎么打,都是口頭發令手動操作。052就不同了,艦長就在作戰指揮室里面,自動化地進行作戰指揮。” 




△潘鏡芙1995年在江南造船廠


告別大“家”,回歸小“家”


讓黃浦江上盡是中國人自己的艦船,潘鏡芙的夢想終于成真。上世紀90年代中期,已是花甲之年的潘鏡芙功成身退逐漸轉入幕后,回歸久違的家庭。


從1966年隨單位遷到南京,到1997年從武漢返回上海居住。在女兒潘麗達的記憶中,這31年的日子,不過是“送爸爸”和“等爸爸”這兩部分時光的拼接。“我6歲的時候,我爸離家,爸爸回來,我已經41歲了。但從小到大,爸爸再忙,也會每周給我寫一封信。”


△潘鏡芙與兒女合影

回到妻兒身邊后,潘鏡芙和夫人常去的地方便是書店。在架子上找書的老先生,身后總有一雙片刻不離的溫情的眼睛在注視著。2009年,夫人許瑾查出癌癥,她臨終時的記憶停留在武漢,那個她曾往返無數次見丈夫的地方。

 
2010年,許瑾離世后,潘鏡芙把夫人的照片擺在書桌上,把她生病時用過的移動病床放在自己床邊,每次晚飯后,他都要在這里坐一坐。書桌前,還有他最愛的“驅逐艦”。




“我們的艦,可以到遠方去了”


2002年,052型青島艦航歷時4個多月,實現人民海軍歷史上首次環球航行。潘鏡芙說,我們的艦,不光是只能在家門口轉一轉的艦了,可以到遠方去了。


2012年,我國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艦交付海軍;2019年,我國第一艘國產航母山東艦正式入列;2022年,航母福建艦下水。各種型號的驅逐艦紛紛編隊入海,成為航空母艦的“帶刀侍衛”。

 
眼見著這一個個“移動的軍港”被自己鐘愛一生的驅逐艦守護著,潘鏡芙開懷不已。“我最大的希望,就是我們的海軍和艦艇,我們的航母編隊,能夠達到世界水平。”



△潘鏡芙伏案學習 


記者手記:
我是記者江曉晨。92歲的潘鏡芙左眼幾乎失去了感光能力,他把工作臺放在陽臺,這里采光好,方便他讀書寫字。下午的陽光透過玻璃,打在書本上。潘鏡芙向前探著身,平靜而專注,大約他還想離書本更近一些,看得再仔細一些,這樣才能趕上不斷移行的陽光,趕上嘀嗒疾走的時間。

▌本文來源:中央廣電總臺中國之聲(ID:zgzs001)
監制丨高巖
審稿丨肖源
記者丨總臺記者 江曉晨 郭淼 景明 蘇州臺記者 李德朋
播音丨王嫻 王澤華
制作丨江曉晨
圖文編輯丨鄒寧博
鳴謝丨中國船舶集團第七〇一研究所